河北省文化产业互联网服务平台>>培训服务

创新传播模式 弘扬非遗内核 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

2018-12-26 15:57:18  来源: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网站
分享: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推动“双创双服”活动深入开展,丰富省会文化建设内涵,发挥传统文化立德树人的重要作用,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耳入脑入心”,增强广大青少年的文化自信,2018年10月——12月,由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石家庄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石家庄市群众艺术馆共同举办的“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省会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季”活动成功举办,组织优秀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民间艺人数百人次走进4所大学、1所中学、6所小学,一系列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校园进行表演、展览和现场互动,受到了广大师生的热烈欢迎。

  此次活动季探索创新传播模式,依据不同年龄、不同层级的学生采取了多种多样的形式走进校园,以满足不同人群的文化需求,确保“双创双服”活动在校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针对大学生,采取“专场演出+授课教学”结合的模式。邀请井陉晋剧团带着新创排的大型现代戏《李保国》先后走进河北科技大学、石家庄学院、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为师生们奉上了三场催人泪下、荡气回肠的演出。高亢激越的唱段、质朴生动的表演不仅展现了传统戏剧与时代接轨的新活力,更讴歌了李保国扎根基层、心系百姓的为民情怀和鞠躬尽瘁、无私奉献的高尚精神,不仅让新时代的大学生感受到了晋剧艺术的魅力,更激发了他们奋发报国的蓬勃精神。同时,主办方还组织井陉拉花、晋州官伞等项目的传承人走进河北经贸大学进行授课指导,将理论知识普及与实际动作应用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和训练的过程中体验传统舞蹈的优美灵动和博大精深,绽放薪火相传的新活力。

井陉晋剧团在石家庄学院表演《李保国》现场

井陉晋剧团在河北科技大学表演《李保国》现场

  对于中小学生,则采用了更为生动活泼的“展演+展示+进课堂+展览”模式。在石家庄外国语学校、宁源小学、雅清小学、和平东路小学等中小学,井陉拉花、石家庄休门吹歌、古彩戏法、赵州扇鼓、吹糖人、京东大鼓、河北梆子、京剧、行唐民歌、正定歌谣等精彩的展演令孩子们大开眼界。锔刻瓷、剪纸、毛绣、高粱秸秆工艺、刺绣、内画、石粉画、传统玩具、火针刺绣、拼布、草编、泥咕咕、中国结、毛猴等非遗项目传承人、民间艺人则用绝活儿展示让广大师生直观了解了传统手工艺的精妙绝伦,部分师生还与传承人互动交流,体验了制作过程,赞叹不已。在东风小学、正定解放街小学,唐山皮影剧团为师生们带来了精彩的皮影和乐亭大鼓表演,《龟与鹤》《火焰山》等传统精品剧目幽默生动、韵味十足,大受欢迎。在桥西实验小学,13位非遗传承人走进课堂,为孩子们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非遗课。他们现场普及非遗知识,展示精湛的技艺绝活,耐心地解答学生们提出的问题,指导学生们动手体验,让孩子们认识非遗、欣赏非遗,进而热爱非遗、传播非遗。同时,河北省非遗项目图片展览也在校园内展出,让同学们在驻足欣赏的同时了解了我省非遗资源的多彩魅力。

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宁源小学

传承人马青旺向宁源小学师生表演吹糖人技艺
  通过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非遗进校园活动,不仅进一步推动了“双创双服”活动的纵深开展,让非遗有机融入了青少年日常的学习生活,增强了广大青少年认识和保护非遗的意识,更激发了他们对非遗的兴趣及爱祖国爱家乡的热情,令师生们在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中得到了艺术的熏陶和美的享受,提升了民族文化自豪感和自信心,对进一步发挥青少年的生力军作用奠定了基础。

  近年来,省非遗保护中心在省文化和旅游厅的领导下,发挥公共文化单位职能作用,采取日常教学、基地建设、社团组织、创新传承和大型活动相结合等多种举措和形式,会同有关部门积极组织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使传统文化在校园得到了有效传承与传播。一是纳入教学体系,形成教学制度。如石家庄市艺术学校成立拉花课程建设小组,将拉花列为本学年重点建设课程。邢台梅花拳、盐山武术扇等编成教材,在中小学体育课上进行集中教授。河北体育学院将优秀的民间武术项目列入正式教学课程。邯郸学院在全校普及推广杨氏太极拳,成立团队。承德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将二贵摔跤、蹴球、木球等本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列入日常教学计划等等,使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学步入了正规,形成了常态。二是建立合作机制,开展非遗基地创建活动。2008年,创建命名了河北科技大学等12所学校为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基地。2013年,创建命名了河北大学等16个单位为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此外,还根据各学校的不同情况分别创建了一批基地:在邯郸学院创建“河北省中华传统文化(太极拳)国际培训推广基地”;在石家庄市维明街小学创建“传统民间音乐传播基地”等。三是扩充载体,组建校内非遗团社。如河北科技大学就有民间艺术社团30余个,其中,民乐团有100余人,民间舞蹈团有80余人,形成了整建制的演出队伍。河北大学有武术协会等100多个学生社团。河北医科大学建立了“扁鹊医学社”,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建立了“拉花艺术团”,廊坊师范学院建立了河北梆子、京东大鼓艺术团等。四是与时俱进,构建新型非遗传承传播体系。配合文化和旅游部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委托相关高校对具有较高技艺水平的传统工艺传承人或资深从业者进行研修培训。2017以来,河北省共有3所高校参与了研培计划,共举办了12期研培班,培训传承人学员477人,涉及到的非遗项目50余个。

井陉拉花进校园——和平东路小学

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和平东路小学

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和平东路小学

  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休门吹歌传承人为桥西实验小学学生表演

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桥西实验小学学生观看拉洋片

乐亭皮影、乐亭大鼓来到河北经贸大学

关键词:河北|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文化|进校园责任编辑:郑光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