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文化产业互联网服务平台>>行业新闻

2018中国书画十大年度人物揭晓 沈鹏、李宝林等入榜

2019-01-07 14:21:25  来源:中国书画报
分享:

纪念改革开放书写时代华章

  斗转星移,岁月荏苒,送走了光辉的2018年,迎来充满新希望的2019新年。2018中国书画十大年度人物如期而至,他们是:沈鹏、李宝林、赵望进、张国琳、王明明、罗江、旷小津、张继、陈湘波、高秀清(按年龄排序)。

  2018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回望40年,古老的书画艺术作为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载体,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焕发出勃勃生机,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活力,涌现出一批艺术造诣深厚、卓有成就的书画名家,他们紧跟时代步伐、饱含家国情怀,自觉站在时代的前沿,敏锐体察时代变革,感知时代气息,把握时代脉搏,牢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深切感悟当下的火热实践,倾力书写最具影响力的价值理念,尽情抒发最具感染力的思想情感,用积极向上的优秀作品陶冶情操、启迪心智、引领风尚,以虔诚、敬畏之心对待艺术光荣传统和伟大成就,以推陈出新、匠心独运的勇气将其艺术精髓、精神内涵融入当今的伟大时代,以精品力作涵养时代风潮,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举精神之旗、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

  中国书法承载了中华民族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文化精神,融注了中国人独有的思想与智慧。四十年来,艺术家用书法抒发情怀,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文化塑魂、为人民创作、为时代放歌。

  书法大家沈鹏,以丰厚的学养和理性的思考,为中国书法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清晰的思路,他在全国政协十届三次会议上作《推进中国书法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发言,成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科学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而他本人作为跨六届中国书法家协会的主要领导,也成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书法的灵魂人物;老书法家赵望进是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文化大使,是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书法发展的见证人,多年来,他始终坚持“为人民创作”的导向,写匾额搞培训,服务社会大众,把“用世为归”作为书法艺术的终极追求;军旅书法家张继,是中国书法兰亭奖最高奖的头名“状元”,让军事文化走向国际,是他作为军人的家国情怀和作为艺术家的使命担当;年轻的女书法家高秀清博士,在首都师范大学的就学历程,培养了她的教育情节,她以普及书法教育为信念,编辑中小学书法教材,在电视台播讲“一日一字”,让高深的书法理论化为大众能听懂的语言。

  中国画从古至今,始终以一贯的文化精神、人格追求及思想情感抒发为创作目的,创造着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改革开放后,随着思想的解放,中国画坛“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创新意识异常强烈,创新思维极其新颖而活跃,艺术形式的多样化前所未有。

  老画家李宝林,亲历了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画所走过的历程,他在纷繁复杂的艺术观念中,不盲目追潮,继承并发扬李可染先生“为祖国河山立传”的艺术思想,使河山画会取得丰硕成果,被中国美术家协会吸收为团体会员;刚刚卸任的北京画院原院长王明明,不仅把北京画院建设成为全国一流的画院,在职期间策划的二十世纪中国美术大家系列展览研究活动,针对中国画在新时期既繁荣昌盛同时又泥沙俱下的局面,坚守中国画的正脉,对中国画的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中国农村改革的大幕,以小岗村农民的18个红手印为发端,主创《生死印——1978安徽凤阳小岗村》的画家张国琳,在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之际,又以《冬夜星光》、《小岗精神》两幅巨作,反映了农村的变迁;彝族画家罗江,多年来坚持以彝家山寨人物为创作母题,把艺术深深扎根于脚下丰腴的民族文化土壤,是“乡愁的纪录者”,是“故乡的守望者”;湖南省美术家协会驻会副主席、秘书长旷小津,把精力和时间都用在了湖南省美术事业的发展建设上,他策划组织的大型美术活动,成为湖南省文化艺术的助推器,也为全国兄弟省市美术工作者的楷模;40年前,改革开放的桥头堡深圳,被称为文化沙漠,陈湘波从建设关山月美术馆开始,到担任馆长,他以关山月美术馆为依托,立足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策划展览,出版文集,为深圳文化拓荒倾注全力。

  改革开放的四十年,是书画艺术事业突飞猛进的四十年,是进入繁荣发展新阶段的四十年,是创作成就卓著的四十年。四十年来,有许多深受人民爱戴的书画艺术家已永远离开了我们,还有许多艺术家几十年如一日默默地奉献着他们卓越的才华,他们对于改革开放所做出的贡献,历史不会忘记。2018中国书画十大年度人物,是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优秀艺术家的一个缩影,十位书画家各自身份不同,他们在不同的岗位,以不同的方式展现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华民族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和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颂扬改革、讴歌发展,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书写中华民族走向新时代的壮丽篇章。

  沈鹏别署介居主,著名书法家、诗人、美术评论家、编辑出版家,首批国务院有突出贡献专家。1931年9月1日出生于江苏江阴。十五岁时发起创办文学刊物《曙光》并任主编。十七岁入大学攻读文学,投身爱国学生运动,后转学新闻(新华社训练班)。十九岁起,长年从事美术出版工作,同时撰写评论。四十岁以后投入诗词、书法创作。历任人民美术出版社编辑、副总编、编审、编审委员会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代主席、主席。曾任八至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央文史馆馆员、中国文联荣誉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华诗词学会名誉会长、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院院长、中国美术出版总社顾问,六次参加全国图书评奖任评委、副主任,并兼任多种社会职务。

《中秋夜·独步》

  颁奖词:中国书法家协会是随着改革开放诞生的重要文化机构,沈鹏先生自1985年起至今贯穿六届中国书协领导要职,是中国书法家协会发展、壮大、开拓、创新的核心人物。改革开放初期,他针对全民学习书法的热潮以及“书法热”兴起中的不良现象提出商榷,在全国政协十届三次会议上,作《推进中国书法事业可持续发展》发言,引起有关方面高度重视,得到业界的一致认同,成为日后中国书法家协会科学发展、学术研究的纲领性指导文件。在书法相对普及的情况下,他审时度势,着眼培养书法高研人才,在中国国家画院开设讲堂,制定贯彻“宏扬原创,尊重个性,书内书外,艺道并进”的十六字方针;他主动向中华诗词学会捐资,并以毕生学养,培养、扶持、鼓励诗、书、画全面发展人才。中华诗词学会将这笔资金,设立“沈鹏诗书画奖”。2018年,八十八岁高龄的沈鹏先生,仍在为书法事业的可持续发展默默耕耘。他在中央文史馆开设大家讲堂,为中国书协办的国学讲座主讲。沈鹏先生殚精竭虑,促使一大批人才发挥了标杆和引领作用。他是一位有着强烈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的文化大儒,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书法文化事业的最重要的开创者、引领者和推动者。

  李宝林1936年生于吉林省四平市。1963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师从叶浅予、李可染、蒋兆和、李苦禅等大师。历任海军专职画家,中国画研究院专职画家、创作研究部负责人。曾先后出席第四届全国文学艺术家代表大会,第三、四届全国美术家代表大会,担任9、10届全国美展评委;国务院文化部高级职称评审委员;第1——3届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现任中国国家画院院务委员、中国国家画院国画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河山画会会长、中国画学会副会长、李可染画院名誉院长、李可染艺术基金会名誉副理事长、中国人民大学画院院长,享受国务院授予的有特殊贡献的政府津贴。

《高原人家》

  颁奖词:2018年,当代画坛100多名著名山水画家举办巡回艺术展,拉开了河山画会成立30周年的帷幕,展览作品不仅体现了李可染先生所倡导“为祖国河山立传”的艺术思想,也让观众看到了中国山水画进入新时代以后的精神风貌。三十年前,国画大师李可染直面历史挑战,忧思传统承继,发出“为祖国河山立传”的倡导,画界精英举旗响应,创办了“河山画会”。1997年李宝林先生被选为河山画会会长,在他的带领下,河山画会重友情、重学术、重进取、重道德,画会成员兼容并包,互爱互助,凝聚中国精神、植根社会沃土,坚守“东方既白”的艺术自信,用艺术创新引领着中国山水画的蓬勃发展,在传承与发展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祖国河山谱写出辉煌壮丽的新篇章。2007年,河山画会因突出贡献被中国美术家协会吸收为团体会员单位,河山画会成为中国山水画创作的一面旗帜。这也是会长李宝林先生20多年无私奉献结出的硕果。如今,83岁高龄的李宝林先生,丹青不知老之将至,仍用生命谱写着李可染等前辈辉煌的艺术篇章。2018年8月26日,因“不盲目追随时髦风潮”的艺术风骨,和“用艺术创作弘扬民族精神”的艺术担当,李宝林获得“第六届世界杰出华人艺术家大奖”。

  赵望进笔名素石,1940年出生于山西省临猗县。曾任中共太原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山西省楹联艺术家协会第一届主席,太原市书法家协会第二届主席,山西省书法家协会第三届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第四届理事,山西省文联第五届常务副主席、党组副书记,太原市政协第五、第六届常委,山西省政协第八届委员、文史委员会副主任,关公书画院院长。现任中国楹联学会顾问,山西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文联书画交流中心副主任,山西省楹联艺术家协会名誉主席,关公书画院名誉院长,被国家知识产权局聘为知识产权文化大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喜诵常临》

  颁奖词:赵望进的书法艺术见证了改革开放40的全过程,四十年来,他的书法艺术始终沿着崇尚经典的路子前行,逐步形成茂朴、厚重、典雅、多变、富有书卷气和金石气的风格。曾应邀参加全国20世纪书法大展,第四、五届国展和一些重大展出,在中国美术馆、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南京江苏美术馆、上海朵云轩等处举办个人书法展。他把“用世为归”服务社会作为自己书法创作的最高境界。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以他为主策划成立了太原市书法家协会,2008年他筹划成立了山西省楹联艺术家协会,成为第一任主席,中国楹联学会顾问。1996年他率先提出“让书法走出展厅,走到风景名胜点上去,走到寻常百姓家去,成为不撤销的展览”。多年来,他身体力行为风景名胜点和单位、学校、企业等书写牌匾,楹联数百块(副)。2018年,以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为主题,他一年内举办三次大型个人展览,展览中他特别突出了“用世为归”的内容,集中展示所书有代表性的的匾额、楹联和诗赋,反映服务社会、服务大众的功用,还与同道策划了《技巧楹联展》,为山西老年大学建起了全省第一所社区教学点,每周进行教学服务。让书法艺术回归民间、回归社会、服务大众成为他一生的艺术追求。

  张国琳1951年出生,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安徽省美协第四、五届副主席,现为安徽省美协顾问、安徽省美协版画艺委会名誉主任、合肥市文联美术创作中心学术及创作主持。国家一级美术师,享受国务院政府专家特殊津贴。作品曾在中国美协主办的美展中获金、银、铜奖,是中国“鲁迅版画奖”获得者。2009年领衔主创中国画作品《生死印——1978.安徽凤阳小岗村》入选由中宣部批准,文化部、财政部共同主办的“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2013年创作套色木版画《汉代太学与独尊儒术》入选由中宣部批准,中国文联、财政部、文化部共同主办,中国美协承办的“‘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

《1978年冬凤阳小岗村》

  颁奖词:张国琳曾经担任安徽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多年,是一位优秀的版画艺术家和国画家。十几年里,他做了两件格外值得称道的事,第一件是他坚持走集体创作之路,于2003年发起并组织合肥艺术家组成工笔重彩画、版画及主题画创作群体,在实打实的美术创作中完成美术人才的传、帮、带。这个群体完成了大量合肥历史和当下的主题性创作,其中包括“中华文明——国家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的选题创作。第二件,是他主持并完成了两件可以载入安徽、甚至中国美术史的巨制。这两件巨制系同一题材,即1978年的安徽凤阳小岗村——拉开中国改革开放序幕的地方。第一件是中国画,名字叫《生死印》。该作入选“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共有六位画家参与创作,2009年在中国美术馆展出时,被美术界专家认为“它成功地找到了开启主题性创作大门的金钥匙”。第二件是版画,一组两幅,分别为《冬夜星光》和《小岗精神》。此作是专为纪念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而作,有十几位画家参与。与《生死印》不同,这两幅作品以今昔对照的方式,让18位村民按血手印的场景与当代小岗人的新风貌并置,改革开放的伟大成果因此一目了然。两幅作品再度走进中国美术馆,并再度受到美术界专家和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

  王明明1952年生于北京,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国家一级美术师。曾任北京画院院长、国务院参事室副主任、北京美术家协会主席、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2004年被中共北京市委授予“为首都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统一战线先进个人”荣誉称号,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王明明上世纪70年代求教于吴作人、李苦禅、蒋兆和、刘凌沧、卢沉、周思聪等名家,打下坚实绘画基础。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大型美展并获奖。近年作品力求通透传统,强调意趣,将文人画的恬淡与现代意识相融合,以传统笔墨表达生活深度,别具新风。其代表作《杜甫》《卖炭翁》《苗乡三月》等给人印象深刻。曾在新加坡、日本、加拿大及我国香港、台湾等地办展讲学,影响巨大。

《艳阳秋》

  颁奖词:改革开放的四十年里,中国书画像其他艺术门类一样,经历了不断自我迷失、自我改造的痛苦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王明明始终是清醒的传统的坚守者。但他坚守的,不是传统中机械的陈规陋习,而是内中最高贵正大的气象和最出尘典雅的品质。王明明担任北京画院院长多年,策划了无数个展览,无不以彰显中国书画艺术中的经典笔墨和典雅气象为旨归,尤其以2007年策划并开始实施的“二十世纪中国美术大家”系列为代表,此后的十年里,借助北京画院美术馆这个平台,该系列展先后推出了齐白石、李苦禅、李可染、陆俨少、林风眠、傅抱石、黄宾虹、卢沉、周思聪、启功等40多位20世纪杰出书画艺术家。这些书画家无不具有坚实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又无不具有各自鲜明的艺术面貌。他在策展中兼顾艺术性与学术性,每位大家都配有丰富的研究资料,同步推出他们的成长经历和进步拐点,希望通过对其成长生态的分析,摸索成就大家的共性规律。在王明明眼里,这些艺术家才是中国书画艺术发展的脊梁,是矫正当下中国书画创作不良风气的良药,也是未来中国书画在发展的有效启发。王明明以北京画院美术馆为舞台,用自己的行动成为改革开放四十年中保护中国文化传统、守候中国文化传统,并脚踏实地地合理推进中国书画艺术发展的优秀代表。

  罗江彝族,1959年生于云南楚雄。云南省美术家协会主席、云南美术馆馆长、云南画院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云南省政协第十一届、十二届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民族美术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画学会创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央文史馆书画院研究员,云南大学、云南师范大学MFA硕士研究生导师,云南省文联委员,云南省文史研究馆书画院研究员,云南省政协特聘艺术家,云南省高级职称评审专家委员会委员,云南省文物鉴定专家委员会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里湖的夜》

  颁奖词:红土高原上的彝山彝人,是一种伟大的生命现象,对它们的表现本质上是对生命价值的肯定与张扬。彝族画家罗江,自上世纪80年代起,便以彝家山寨人与物为创作母题,寻找生命与土地的血肉联系。他以饱含爱意的笔墨去表现彝山的父老乡亲,复原童年的记忆,他把这一切上升到生命意识的高度去诠释和表达,在朴素、单纯的形式语言中,表达着生命的善良、坚韧和强悍等丰富而美好的情感和品质。他身上的恋土情结和彝族血性,使他的作品中不可避免的带有浓厚的云南乡土气息和民族精神。罗江水墨艺术深深地扎根于自己脚下坚实丰腴的民族文化土壤,他用作品表达对民族文化和生活方式的认同、眷恋,对其生活于这片土地的质朴的热爱、感恩,他带着一种真诚的情感面对他所熟悉的生活,对红土地下的人物、山水、草木,充满了深切的同情和悲悯,他把自己对故乡的关怀和对文化的思考都融入到艺术当中,他是“乡愁”的记录者,也是“故乡”的守望者。2018年,在“第二届中国画学会展时代华章2018”和“云南省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美术作品展”中,罗江的作品《边塞集市·甘蔗》,深刻地喻意了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的发展给边区人民带来甜蜜美好的新生活。

  旷小津1963年2月出生于天津市。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湖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中宣部全国“四个一批”文艺名家,中国美术家协会策展艺委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河山画会理事,文化部中国画学会创会理事,中国人民大学培训学院特聘教授。

《岁月如歌》

  颁奖词:十年前,2008·艺术湖南——湖南省美术精品展,于2008年11月19日在中国美术馆五个正厅展出,并出版了《2008·艺术湖南——湖南省美术精品展作品集》、《2008·艺术湖南——湖南美术精品展文献集》,在全国影响很大,邵大箴评价湖南美术排在全国省市区的前列,袁运甫评价这个展览独具创意,对推动中国美术的创作有积极意义。这个活动的幕后策划人和组织者,就是湖南省美协主持日常工作的秘书长旷小津。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2018年他又成功策划组织了纪念“艺术湖南·美术创作成果展览”,展出了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活动或全国大型展览中入选、获奖的作品;策划并组织了美丽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画作品展览,成为歌颂改革开放40周年的美术精典之作。作为一个有才华的艺术家,他献出了自己最宝贵的创作年华,多年来,旷小津把大量的时间都用在了工作上,用在了湖南美术事业的建设上,自2003年起,湖南省美术家协会连续七年荣获先进单位。旷小津是基层美术组织的优秀代表。由旷小津成功策划并组织的大型美术活动,为湖南省美术事业的蓬勃发展起到了强有力的助推作用,他的工作对全国各省市的美术工作的开展起到了重要的表率、借鉴、示范作用。

  张继字续之,号四融斋主,1963年出生于河南长葛,艺术硕士学位。曾任军事科学院政治部文艺创作室主任、军事科学院美术书法研究院副院长兼秘书长。现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隶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联文艺工作者职业道德建设委员会委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艺术委员会副主任等。长期担任全国书法篆刻展及中国书法兰亭奖评委。

自作诗五律《海上丝绸之路》

  颁奖词:作为一名书法家,他获得了全国第五、六、七届书法篆刻展大奖,“中国书法兰亭奖最高奖”等奖项,他创作的《中国书画千字文》引起广泛关注;他主讲的120集隶书电视讲座在全国拥有数万观众;他曾获“全国德艺双馨青年文艺家”“中国书法青年书法家”等荣誉;他以全国政协委员的身份,向第十三届全国政协会议提交了关于军事文化走向国际的建议,备受关注;他就是军旅书法家张继。张继对军事文化有着独特的认识,他认为包括孙子兵法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都是中国军事软实力,遍布全球146个国家(地区)的525所孔子学院和113个孔子学堂,是传播我国军事文化的一个良好平台。张继在十三届全国政协会议提交了三个提案,均被大会通过,予以立案,其中另一个提案是推动高等书法教育,由于全国高校至今没有统一的书法教材,制约着书法教育的发展,2018年,张继积极响应中国书法学院的倡议,历时一年,完成了20万字的高等书法教育《隶书》教材,由全国高校出版社出版,为高等书法教育的推进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张继不但能针对时代发展提出问题,而且努力寻求解决途径并身体力行,他有军人的家国情怀,有军人的无私奉献,更有军人的使命担当,为艺“虚”与做事“实”在他身上达到完美的统一。

  陈湘波湖南人,1963年10月出生于湖南衡阳市,中国画硕士学位。现为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馆长,中国工笔画学会副会长,中国博物馆学会美术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编辑出版委员会常务理事,广东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画艺委会主任委员,广州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深圳市文联副主席、市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协会关山月研究会副秘书长、策展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画学会理事,广东省中国画学会副会长,广东省美术馆协会常务副会长。曾担任第九届、第十一届全国美展艺术设计展区组织委员会委员,第十一届全国美展艺术设计展区组委会办公室常务副主任、首届中国设计大展组委会办公室主任。2011年、2013年、2015年分别当任深圳大学美术学研究生学位答辩委员会主席等,为深圳市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地方级领军人才,深圳市六届人大代表,六届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福田区第七届人大代表。

《荷·晚晖》

  颁奖词:深圳是改革开放的桥头堡,40年来,深圳由昔日的“文化沙漠”成为今日的文化绿洲,无数个拓荒者留下了奋斗的足迹,他们是深圳文化的创造者和建设者,画家陈湘波就是其中最为突出的一位代表人物。陈湘波1994年到深圳,参与关山月美术馆筹建,开馆后历任研究部负责人、副主任、主任,馆艺术总鉴、馆长,从零开始,从无到有,从美术馆起步,陈湘波站在历史的潮头,务实创新,为特区的文化建设铺路搭桥,甘为奠基石。在他的带领下,美术馆成绩斐然:2011年,关山月美术馆被文化部授予首批九家国家重点美术馆之一,2016年又顺利通过了全国重点美术馆复评。2012年由他主编的《关山月全集》获“国家新闻出版总署2012年国家出版基金项目”,2015年,获国家出版最高奖“第五届中华优秀出版奖”。2012年以来,他主持策划的美术展览和活动共获国家文化部“全国美术馆发展扶持计划”和“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活动”优秀项目共11项。作为深圳市美协主席,他也是深圳美术学科带头人和主要策展人,他为深圳的文化事业发展争得了辉煌的荣誉,做出了突出贡献。

  高秀清生于1972年11月,河南济源人。文学博士,副研究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央电视台数字书画频道《一日一字》栏目主讲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现就职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美展部。编著《全彩中国书法艺术史》(合著)、《历代千字文·行书卷》、全国普通高中《书法》教材及教学参考书(合著)等。参加国家艺术科学“十五”规划课题《中国书法文化研究》、“十五”社科规划课题《中国古代书迹题跋研究》、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中国古代女性书法文化史》等项目的研究。

《玉真公主山居》

  颁奖词:凡是收看过中央数字电视书画频道的观众,都知道有个《一日一字》栏目,每天讲授一个汉字,从字的形、音、义等方面入手,并对每个字的历史演化,从篆、隶、楷、行、草书各体进行详细的讲解并加以演示,最后用楷书现场书写一件含有这个字的经典语句书法作品。无论是普通的书法爱好者,还是有一定专业素养的书法家,都被节目主讲人的国学知识以及她那优雅脱俗的气质、温文尔雅的语言所深深吸引,这位女士就是高秀清博士。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的高秀清,教育情结在她心中已根深蒂固,将高深的书学理论变为大众都能理解的普及教材,深入浅出地传播书法艺术是高秀清一贯坚守的教育理念。为此,她利用业余时间,从2013年开始,参加教育部组织的全国中小学统编书法教材——《书写指导》18本的撰写,并任编委,参与全套教材的内容、体例、讨论等工作,独自承担并完成了其中6年级下册、7年级上册两本教材图文编写的全部工作,其中光文字约50000字,可见其中付出的心血。为便于教学,她还录制了书写示范的光盘,与教材一起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润物细无声,高秀清希望她主编的教材和她的电视讲座,人人都能听得懂、看得懂,让书法艺术之花开遍神州。(记者 曹玉文)

关键词:中国书画|年度人物责任编辑:郑光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