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河北省文化产业互联网服务平台 >> 行业新闻

2019年文化热点回眸:触摸时光长河里的文化记忆

2019-12-27 10:12:48 来源:河北新闻网
分享:

  触摸时光长河里的文化记忆

  ——2019年文化热点回眸

  2019年已近尾声。岁末回望,这一年,引发舆论热议的文化事件,依旧历历在目,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流失海外文物“回家”,文化夜经济,良渚古城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它们在时光的长河里沉淀成为时代前进的文化印记。梳理2019年文化事件,探寻文化发展脉络,为我们在新的一年汲取更多的力量,为文化建设提供理性思考的发展空间。

  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

  新闻背景:1月,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长城保护总体规划》,明确以秦汉长城和明长城为保护重点,遵循“原址保护、原状保护”的总体策略。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提出打造继古开今的璀璨文化带、山水秀丽的绿色生态带和享誉中外的缤纷旅游带的“三带”功能定位。12月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评析:中国大运河的开挖、兴衰,长城的修建,都烙下了中国历史长河的特殊发展轨迹。对世界遗产长城、大运河的保护,以及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不仅活化千年文化资源资产,更是打造文化自信与文化发展平台,增强中华文化软实力、强化中华民族自信自觉与自强,提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向心力、凝聚力的历史选择。

  流失海外文物“回家”

流失海外文物“回家”

  新闻背景:2月,美方将近年查获的361件(套)非法走私入境美国的中国文物艺术品移交中国国家文物局;3月,中国和意大利代表交换关于796件(套)中国流失文物艺术品返还的证书。根据双方协议,意大利返还796件(套)中国文物艺术品。这是近20年来最大规模的中国文物艺术品返还。9月,中国成功追索流失日本的曾伯克父青铜组器。不久之后,“回归之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流失文物回归成果展”在国家博物馆拉开帷幕,这是首次对我国流失文物追索返还工作成就进行全景式展览。来自12个省(市)、18家文博单位的600余件回归文物,勾勒出流失文物回家之路的壮丽图卷,文物回归折射出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

  评析:流失文物不断回归祖国,持续引发舆论场上巨大的爱国情感激荡,“欢迎回家”的呼声此起彼伏,这足以反映出大众对文物遗珍历尽千辛万苦“回家”的心绪难平。每一件流失文物背后,都有一段曲折沧桑的故事,它们携带着国家民族的集体情感与文化认同。这也是为什么许多网友在感慨文物回家之时,不忘祝福祖国越来越繁荣富强。因为——只有祖国强大了,失去的珍宝才会重新回到祖国怀抱。但是,我们仍要清醒地认识到,流失文物“回家”任重而道远。

  文化夜经济持续升温

紫禁城上元之夜

  新闻背景:2月19日,百年故宫开启的首场夜游活动——“紫禁城上元之夜”一票难求。4月15日,上海出台《关于上海推动夜间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出台十条政策打造“国际范”“上海味”夜生活集聚区,繁荣“夜上海”文化;6月19日,济南发布《关于推进夜间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建立“夜间区长”“夜生活首席执行官”制度;7月,北京市商务局出台《北京市关于进一步繁荣夜间经济 促进消费增长的措施》。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大力发展夜间文旅经济,提出了9项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政策举措。

  评析:发展夜间经济,不仅在完善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延长营业性场所营业时间、培育重点消费商圈和活动品牌上有所侧重,还强调发掘富有地方特色的夜间生活文化。从故宫首次点亮“紫禁城上元之夜”,到上海试点博物馆夜游项目,文化夜间经济成为衡量一座城市经济活跃度、开放度的重要标志,也成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丰富旅游产品供给、提升游客文化体验的新途径和新抓手。

  视频平台监管力度加大

  新闻背景:4月3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未成年人节目管理规定》,对未成年人节目进行规范管理,其内容包括不得诱导未成年人谈论名利、情爱等话题,也不能宣传炒作童星效应和明星子女。5月,国家网信办统筹指导西瓜视频、哔哩哔哩、秒拍、A站、美拍、梨视频、微博等14家短视频平台,以及腾讯视频、爱奇艺、优酷、PP视频等4家网络视频平台,在“六一”儿童节到来之前,统一上线“青少年防沉迷系统”。7月5日,文化和旅游部发布《文化市场综合执法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加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管理,规范文化市场综合执法行为。

  评析:2019年,视频平台领域的市场监管力度加大。市场的良好运行离不开相关部门的有效监管。随着文化市场不断繁荣发展,一些视频平台违规的情况不断出现,行政执法部门不仅需要让监管时时在线,开展周期性、常态化的专项行动,同时也要引导相关文化单位和企业加快建立、完善行业规范的步伐,严把内容审核,确保为未成年人生产和传播更多健康的文化娱乐产品。

  良渚古城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良渚古城遗址出土文物

  新闻背景:7月6日,在第43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良渚古城遗址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我国世界遗产总数增至55处,位居世界第一位。良渚古城遗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是太湖流域一个早期区域性国家的权力与信仰中心。遗产构成要素包括公元前3300年至公元前2300年的城址、功能复杂的外围水利工程和同时期分等级墓地(含祭坛)。

  评析:文化遗产是人类千百万年来积累起来的连接历史记忆、应对未来挑战的发展资源。申遗成功只是开始,文化遗产保护的路途还很漫长。文化遗产是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保护正是为了维系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有专家表示,文化遗产的保护,关键是要树立正确的遗产观,探索文化遗产保护新思路。

  第十届茅盾文学奖

  新闻背景:8月16日,第十届茅盾文学奖在北京揭晓。梁晓声的《人世间》、徐怀中的《牵风记》、徐则臣的《北上》、陈彦的《主角》、李洱的《应物兄》5部长篇小说获得该项殊荣。本届获奖作品进一步引领扎根人民、立足时代的现实主义创作风向。五部作品浸透着当下现实主义创作对时代的关照和对人民的关切,体现着文学创作者深入生活、潜心创作,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积极探索。

  评析:以文化人,润物无声。茅盾文学奖是中国具有最高荣誉的文学奖项之一。奖项每四年评选一次,参评作品为长篇小说。本届评奖和颁奖正值全国各族人民共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参评及获奖作品体现了中国文学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重要论述的指引下,深入生活,潜心创作,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从“高原”迈向“高峰”的努力和成就。

  A级旅游景区面对“大考”

  新闻背景:今年,文化和旅游部加强对景区的动态管理。7月发布公告,处理复核检查严重不达标或存在严重问题的7家5A级旅游景区。除取消等级外,存在问题的景区还受到了降级、严重警告、警告、通报批评及限期整改等处理。11月,文化和旅游部召开文化和旅游市场整治暨景区服务质量提升电视电话会议。会议通报,在2019年的A级旅游景区整改提质行动中,全国复核A级旅游景区5000多家,1186家景区受到处理,其中405家受到取消等级处理。可以说是历年来整治力度最大的一次。

  评析:对于各类A级旅游景区来说,2019年的确是不平凡的一年。景区资质“有进有出”,“金字招牌”不再是“铁饭碗”,改变了过去等级一评终身制的情况,这对于景区发展来说是好事。正如有专家解析,此次文旅部出重拳治理,反映出国家对A级旅游景区优化存量、控制增量的发展方向,要求从管理、提供的服务、安全等方面进一步优化,为游客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以此提升游客满意度。

  国产优秀电影不断涌现

《流浪地球》海报

  新闻背景:2019年,优秀的国产电影作品不断涌现。春节期间,不以流量明星为卖点的科幻电影《流浪地球》,凭借科幻题材和家国情怀,突出重围,跃居春节档票房之首,成为实至名归的“黑马”;暑期档中,起初不被人看好的国产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最终以49.7亿元“逆袭”成为年度票房冠军。此外,《我和我的祖国》《少年的你》等电影同样取得了口碑与票房的双丰收。

  评析:2019年国产电影佳作不断,无论市场表现还是艺术探索都有所突破,中国电影正在驶入“健康快车道”。截至12月17日,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国内累计电影票房已达613亿元,超过去年全年606.88亿元的票房总成绩。这一年,无论电影产业上、中、下游的从业者还是普通观众,都在朝着更加理性的方向发展。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唱响中国赞歌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联欢活动

  新闻背景:9月29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文艺晚会《奋斗吧 中华儿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10月1日晚,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联欢活动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整个联欢活动有主题表演、中心联欢表演、群众联欢、烟花表演、表演台表演、大型装置、光艺呈现等七大看点,在全国14亿民众中间引发热议。

  评析:10月1日晚,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联欢活动中,欢庆的场景通过广播、电视、互联网传至天南海北,让亿万中华儿女共同沉浸在这难忘的时刻。这场由普通群众担当主角的盛大联欢,引起参演者、观众和听众强烈共鸣,激荡起各族各界儿女深沉的爱国情怀。仰望国旗,思绪万千。70年前,天安门城楼上,划破漫漫长夜的声音仍在耳边回响;今天,一个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中国,又怎能不令人心潮澎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生日,人民的节日。

  中国参与修复法国巴黎圣母院

修缮中的巴黎圣母院

  新闻背景:今年11月6日,在巴黎圣母院重建计划即将启动之时,法国总统马克龙访问中国,而后新华社发布了一条独家新闻:“中国专家将加入巴黎圣母院的重建。”中国国家文物局也表示,中法双方11月6日在京签署合作文件,就巴黎圣母院修复开展合作,中国专家将参与巴黎圣母院修复工作。根据这份文件,中法双方将在2020年确定巴黎圣母院保护修复合作的主题、模式及中方专家人选,尽早选派中国专家与法国团队共同参与现场修复工作。

  评析:4月15日,有着800多年历史的世界文化遗产巴黎圣母院因一场大火遭受重创,让世人扼腕。火灾后,中法文化遗产主管部门间多次函件来往,讨论合作设想。此次中法双方的合作不仅对两国意义重大,也对全世界的文物保护修复研究和国际合作交流做出了有益探索和积极示范。 (记者 曹铮 刘萍

关键词:文化热点责任编辑:郑光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