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河北省文化产业互联网服务平台 >> 行业新闻

新关注新活力 河北省“云端”开启非遗传承新空间

2021-02-07 10:34:13 来源:河北日报
分享:

  1月30日,廊坊市“非遗过大年文化进万家”系列文化活动启动,其中廊坊市首届线上非遗年货消费季将众多非遗文创精品推上“云端”,通过线上直播销售。 通讯员 张泰源摄

  今年以来,“非遗过大年 文化进万家”系列活动在全省各地陆续启动,曲艺人深度“触网”开班授课,“河北非物质文化遗产”微信公众号连续推出14期网上河北非遗作品展……全省各地非遗传承人通过云端,不仅将颇具时代感的非遗作品送进百姓生活,还为非遗项目迎来新关注,注入新活力。

  传统非遗线上拓展市场

  “木贴画是用纹理更为细腻、质地结实的橡木皮做成,具有较强的真实性和立体感……”近日,由廊坊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主办的廊坊市“非遗过大年 文化进万家”系列文化活动启动现场,省级非遗项目——木贴画制作技艺传承人胡朝民带来了一幅木贴画《富贵吉祥》,栩栩如生的大公鸡令人惊叹。

  据介绍,廊坊市首届线上非遗年货消费季也已启动。云端为非遗传播提供了更多可能。狄家糕点、第什里风筝、靳记熏鱼等廊坊传统手工艺、非遗老字号等40多种非遗商品上线售卖,同时通过网络直播带货等多种形式,开辟销售渠道。

  2月4日,记者点开微信小程序“大非遗”,在“走进非遗”栏目下浏览众多廊坊非遗年货。大武传统手工糖38元、靳家熏鱼49元、老霍家肉糕35元……4个国家级非遗项目、5个省级非遗项目、32个市级非遗项目、3个县区级非遗项目纷纷亮相,琳琅满目的非遗美食、文创精品可供消费者挑选。这场线上非遗年货大集将持续至2月26日(农历正月十五),网友可通过微信小程序“大非遗”、抖音号“可爱吃廊坊”、社区电商紫藤四合院购买心仪的年货。

  “原来身边有这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为家乡感到自豪!”购买了非遗年货的王先生有些激动。他认为,网购已经成为一种不可缺少的消费方式,通过线上销售既能拓展非遗产品的销售渠道,也可以传播非遗文化,“更让我们深入了解了自己的家乡”。

  “这样的非遗年货消费季,无疑能让广大网友更加了解廊坊非遗文化。同时,通过线上空间助推非遗项目传承与创新并进,打造廊坊非遗文创精品。”广阳区匠心传统工艺工作站负责人张秋红说。

  曲艺人“云端”创作传承两不误

  “革命老区岭底村儿,有这么几位老年人。平均年龄六十多岁儿,一个个挺着腰杆儿倍儿精神……”一段接地气的西河大鼓作品《一块红袖章》,在“河北非物质文化遗产”公众号展演。作品的创作者是相隔两百多公里的曲艺人——家住石家庄的省曲协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袁冀民和家住廊坊的廊坊市曲协主席姜子龙。两人通过网络联手完成创作,并在云端邀请远在河间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西河大鼓代表性传承人、沧州市曲协副主席张领娣,省曲协理事宋玉娥线上录制完成。

  这段作品通过网络诞生,并在云端与网友见面,是我省曲艺人加速“触网”的一个例证。事实上,线上涨粉、网上开课……河北曲艺人对线上创作、云端表演已经有了不同程度的探索和思考。

  “1月份以来,因疫情防控要求,大家非必要不出门,但艺术创作从没有停下来。”一个月来,袁冀民几乎每天都能收到来自全省各地曲协会员的创作投稿,包括京东大鼓、西河大鼓、相声、快板书等。“将遴选出的作品进行网上展演,也是给这些作品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展示平台。”

  不同的平台,受众群体不一样,要研究怎么演才能让网友看得下去。早在2017年就开始试水通过线上表演、教学的姜子龙,对网络平台的分析颇有心得。他体会到网络的表演方式、演员心态、作品选择等都跟现场演出有区别。“因为看不到观众,无法捕捉观众的反馈,心里没底,很多演员刚开始对着直播设备表演时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这都需要一个适应过程。”

  除了云端表演外,姜子龙还通过微信视频“传衣钵”。北京一对8岁的双胞胎女孩安安、稳稳,已经开始跟着“姜爷爷”学唱京东大鼓。越来越多孩子喜欢上京东大鼓,姜子龙感觉很欣慰。

  “网红”非遗视频直播助力家乡发展

  即将到来的2021年春节、元宵节期间,你家乡的非遗也许要成为炙手可热的“网红”了。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开展的“非遗过大年 文化进万家——视频直播家乡年”活动已经启动。活动以短视频的形式通过抖音、快手、微博等网络平台,展示我省丰富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向社会呈现独具特色的“年文化大餐”。

  2月4日,记者通过抖音搜索发现,昌黎非遗、武强非遗等官方政务号和河北非遗微博认证号已经开通,昌黎地秧歌表演、武强年画直播等预热视频、活动已经上线,非遗年味儿呼之欲出。

  “河北省精选昌黎地秧歌、武强木版年画等8项重点民俗活动,将通过抖音、快手等网络平台,制作发布相关民俗活动的推文、短视频、宣传片,呈现富有浓浓年味的‘云上’家乡年。”河北省非遗保护中心数据信息部副主任赵丽苹介绍,抖音、快手已分别上线了“#非遗过年dou来播”“#寻味非遗年 过家乡的节”话题。通过公众号或话题,网友不仅能看到河北省年味十足的年俗非遗项目短视频,还能观看到全国各地各类与年文化有关的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示内容。

  拿出手机,拍下家乡独特的年文化生活视频,发布到抖音、快手平台,没准可以推你的家乡当“网红”。春节、元宵节期间,省非遗保护中心将组织开展云享冀“忆”中国年专题活动,“大家可以在抖音、快手平台发布家乡年俗活动、代表性项目、年文化生活的自拍/创作视频,作品发布时在抖音或快手APP@‘河北非遗’并回复参选。我们将根据视频内容、播放量情况,对排名前50位的视频作者颁发证书和非遗纪念品。”河北省非遗保护中心数据信息部副主任吕竑海介绍,目前中心已经收到部分参赛作品。

  以短视频的形式展示非遗内容,发动广大用户秀出家乡非遗故事,无疑让传统非遗更加接地气。网民在参与活动的同时,也源源不断地为非遗传承注入新的活力。(河北日报记者曹铮)

关键词:非遗责任编辑:郑光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