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河北省文化产业互联网服务平台 >> 行业新闻

唐山被正式命名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2021-11-16 10:04:39 来源:河北新闻网
分享:

日前,唐山被正式命名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公共文化惠民服务的“唐山样本”

唐山市图书馆内景。通讯员陈建英供图

金秋十月,硕果飘香。唐山通过国家验收,被文旅部、财政部正式命名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对于期待开掘释放优势潜能的“老工业城市”唐山而言,这是一场文化软实力深层次发展的“华丽转身”,更是又一次“凤凰涅槃”。

提档升级,完善城乡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体系

对于被列入示范区名录的城市来说,一个重要责任是承担示范引领作用。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是文化部、财政部共同开展的一项战略性文化惠民项目。唐山是2018年列入示范区创建名单的,从那时起,唐山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变得更加科学有序高效。”唐山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刘金柱说,数年前,唐山就已初步形成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但乡镇和农村基层的文化设施比较薄弱,且利用率不高。

“为了解决公共文化服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自2011年起,丰南区在全省率先推进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唐山市丰南区王兰庄二村村主任王顺喜说,随后数年,丰南区建成农村文化礼堂223个,举办各类活动9000余场(次),受益群众近50万人次,不但成了丰富村民生活的“文化中心”,而且成为决策村务的“议事中心”、提升农民素质的“培训中心”,在全省发挥了榜样带动作用。

在此基础上,2019年,唐山印发《唐山市实施乡村振兴“十片引领百村示范千村提升”工程的工作方案》,提出:每年建设100个示范村、1000个提升村,其中示范村须建有不少于400平方米的文化礼堂;提升村应建设文化礼堂,暂不具备条件的,要规划预留建设用地。实现提升村级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与涵育文明新风同频共振。

据悉,近年来,唐山已投资66亿元实施文化设施改造提升工程。唐山市级“五馆一院两宫”规模品质全省领先,示范作用凸显。县级文图两馆全覆盖,新改扩建10个图书馆和8个文化馆,两馆平均建筑面积均达6000平方米,吸引社会力量建城市书房13座。唐山市全部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达到300平方米以上并独立设置;96%的村居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达到200平方米以上,全市已建成农村文化礼堂357个,命名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示范点30个,村居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100个……

唐山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局长张桂芳表示,立足于建起设施网络健全、结构合理、发展均衡、运行有效、惠及全民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接下来将继续聚焦老旧小区和乡村基层,查漏补缺全面提质,拓展城乡公共文化微空间,续写惠民新答卷。

转型文旅,文化“老”资源打造新IP

与别的城市相比,唐山颇有些不同。众所周知,唐山素有“中国近代工业摇篮”“北方瓷都”之誉。这座因煤而起、因钢而兴的城市,近年来成功转型绿色发展。“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中,‘唐山样本’的价值在于,如何积极立足资源禀赋,实现传统资源型城市创新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省文旅厅公共服务处处长任海峰表示。

立法《唐山市工业遗产保护条例》;依托丰富的工业遗存,连续举办四届中国工业旅游产业发展联合大会;开滦国家矿山公园在工厂遗迹上建起开滦博物馆,开发井下探秘景区,成为讲述中国近现代工业发展历史的大课堂;作为开滦采煤沉降地,南湖景区以“工业遗址修复+文化创意产业+城市生活”为内容,成为融自然生态、历史文化和现代文化为一体的大型城市生态风景区;唐山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积极开发陶瓷文化创意中心、陶瓷小镇等项目,打造多业态融合发展模式……

历史遗存变珍宝,“老资源”孕育出“新产品”。在城市,目前,唐山已建成国家级工业旅游示范点7个、省级工业旅游示范点3个,形成以开滦国家矿山公园、中国(唐山)工业博物馆等为组合的工业旅游产品集群。在乡村,按照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和文旅融合发展总体部署,唐山完成《新时代乡村文旅服务体系建设研究》课题,建成曹妃甸河豚小镇等5个乡村文旅服务中心试点,全国领先,提供了乡村文化旅游公共服务融合发展新路径。目前第二批10个试点正在建设中。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唐山文旅科学求变,向更广阔的纵深推进——

积极打造“唐山周末”文旅新IP,推出观览皇陵长城胜迹、品鉴地方戏曲美食等15条精品线路;皮影主题乐园、唐山饮食博物馆等一批文旅项目投入运营;非遗展演、南湖灯会等100多项节庆活动相继举办;开滦国家矿山公园、南湖旅游景区等29家单位被评为研学旅游示范基地。

数字化服务聚力提升。投入资金600余万元,集中破解数字化服务短板,打造唐山公共文旅云一站式服务平台;以唐山非遗、唐山旅游等8大主题为核心,构建唐山特色文旅数字资源展示、研究平台;形成覆盖全市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网络……

增量提质,多渠道丰富精神文化供给

文化惠民事业,最根本出发点是满足群众需求。任海峰认为,“唐山样本”表明,围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需持续发力供给侧,积极广开渠道、拓展思路,努力推动文化产品增加总量、提升质量,把供给做得更丰盛、把网络体系织密,更好地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

“白天我们夫妻上班,把孩子送到这里来,环境好,有人照看,孩子还能看书、做游戏,我们很放心。”日前,从江苏省农村到唐山市务工的吴俊芝,把孩子送到路北区文化路街道新市民俱乐部,赞不绝口地说:“让我们找到了‘家’的感觉!”

维权服务室、亲情恳谈室、亲子活动室……去年5月以来,唐山市全面推进新市民俱乐部建设。以农村进城务工人员为主体的新市民,主要分布在建筑业、批发零售业等领域,达159.2万人,为唐山市发展贡献着汗水和智慧。“重视这些新市民的文化需求,是依法保障新市民基本文化权益、促进公共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的应有之义,对于促进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唐山市总工会宣教部部长陈冬宁说,目前,全市共有431家新市民俱乐部挂牌。全都达到有统一标识、专人管理、活动内容、网上平台等“六有”标准。

体面的劳动、尊严的生活,一个都不要“落下”。近年来,唐山市各类各级文化机构还坚持提供无障碍预约、帮扶一对一服务,在福利院、疗养院、聋哑学校设置服务点,常年开展惠民文化活动;承办“京津冀残疾人文化交流活动”;市图书馆还被中国残联和中国盲文图书馆评为“五星级文化助盲志愿服务团队”……

与之同步,文化供给也变得更丰富。打响评剧艺术节等活动品牌;建立政府购买机制,每年采购演出和电影放映2000场次以上;扶植原创作品,培育《相期吾少年》等一批舞台精品和《圆梦》等一批群众文艺精品;建立文创孵化基地;发行“唐山文化旅游惠民卡”……一批好经验、好做法持续涌现。

“今后将继续完善设施网络、丰富产品供给体系、完善政策支撑和资金保障机制,实施文化队伍培训工程等,进一步促进服务效能不断提升。”刘金柱说,将通过深入探索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为同类地区提供借鉴和示范,为国家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经验,让人民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升。(河北日报记者龚正龙

关键词: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责任编辑:段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