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河北省文化产业互联网服务平台 >> 行业新闻

《东垣大医》即将首演 导演马笑:希望为观众献上一部“守正创新”的评剧精品

2023-03-24 10:51:43 来源:河北新闻网
分享:

“杏林秀,中华荣,大医东垣公。德至善,术至精,悬壶乡野行……”由石家庄市评剧院一团创排的新编历史评剧《东垣大医》将于3月24日在石家庄大剧院首演。连日来,石家庄市评剧院一团百余名演职员紧张地进行合成排练,为首演做准备,该剧导演马笑在现场忙碌着。接受采访时,他说,希望为观众献上一部“守正创新”的新编历史评剧精品。

导演马笑

挖掘历史文化资源 彰显地域文化特色

据悉,新编历史评剧《东垣大医》以金元四大著名医家之一的李杲为原型,以李杲“习医”“学医”“行医”为全剧主线,通过李杲因母亲病亡重金拜师学医、为普济苍生拒当御医、无偿公示“大头瘟”药方等情节,以其敬畏“医德”、感悟“医道”为剧情关键,展现了李杲大医精诚、大爱无疆的国医风范。

马笑介绍,李杲是真定(今河北正定)人,晚年自号东垣老人,中国医学史上“金元四大家”之一,中医“脾胃学说”创始人,提出著名的“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医学观点。这部剧目深入挖掘河北历史文化资源,彰显地域文化特色。为了导演这部剧,马笑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详读《元史》记述、地方史志等资料,了解李杲生平事迹的同时,“专门翻阅了《脾胃论》《兰室秘藏》《内外伤辨惑论》等医学著作,了解其‘脾胃学说’的核心思想及对后世医学应用的指导意义,使我从不同维度和角度走进李杲,感受他、理解他、分析他、呈现他。”马笑说,他对“李杲”这一人物形象归纳为“四心”,即仁心、孝心、恒心、承心(授学著典,承传衣钵),他的善德济世、精诚仁心也感动着自己。

马笑是中国戏曲学院导演系教师,自幼学习京剧表演,攻武生行当;本科学习话剧表演;研究生学习戏曲导演,与此同时还进行戏曲和话剧的编剧创作。此次执导《东垣大医》,马笑说,自己是保定徐水人,这是回故乡河北导演的第一出大戏,“之前全国各地跑,这次不一样,能为家乡贡献自己的力量,我特别自豪。”

《东垣大医》剧照

青年演员挑大梁  发挥“传帮带”优良传统

该剧遵循戏曲本体,突出评剧剧种特色。全剧行当齐全,唱、念、做、打并重,力求展现唱腔美、念白美、造型美、武打美等戏曲的特有美感。

“唱腔曲调首先要保证姓‘评’,这是本剧之根。其次在多个唱段中呈现主次,力求板式丰富,并充分发挥评剧传统文武场乐队的表现力。” 马笑说,比如全剧尾声,男主角34句的核心唱段一气呵成,这也是该剧的一个高潮。武戏部分,“单刀枪”“大刀双刀”“荡子”等情节安排也力求展现石家庄市评剧院一团青年演员的戏曲武戏基本功。

该剧一大亮点就是青年演员挑大梁。虽然这是马笑与石家庄市评剧院一团的演员们首次合作,“整个戏的排练、响排、合成都很顺利。”马笑表示,在剧中,“李杲”的扮演者张朝阳、“元好问”的扮演者李为臣、“张陌柳”的扮演者彭雅楠、“李巧芸”的扮演者郭荷菊等皆有精彩的表现。此外,还有剧团多位前辈老师的倾情配演,体现出该团“传帮带”的优良团风,这是本剧凝聚力的深厚基础。“希望通过所有演职人员的集体智慧和共同努力,为大家带来一出精彩的剧目。”

《东垣大医》剧照

传播养生知识 弘扬中医药文化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该剧充分展示评剧剧种特色,扩展评剧艺术表演空间,历史文献与艺术创作有机融合,以传统戏曲为载体传播中医药文化。

据介绍,作为一部中医药题材剧目,该剧还涉及了许多中医养生知识。为了保证作品的科学性与严谨性,该剧特别邀请河北省中医院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李佃贵担任中医顾问。

马笑感慨道,能以评剧的艺术形式,用心用情用力讲好“大医李杲”的故事,去敬仰他、塑造他,以饱满的艺术激情呈现他学医、行医、授医的光辉历程和卓越成就,实乃大幸。他在创排过程中,遵循戏曲本体,坚持守正创新,把握评剧特色,发挥演员优长,“志在呈现一部古朴的、写意的、厚重的、雅致的,能够立得住、传得开、留得下的新编历史评剧”。(康瑞珍)

关键词:评剧,精品责任编辑:段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