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场精彩缤纷的演出、一个个鲜活生动的形象、一声声悦耳动听的梆腔……5月5日晚,全国戏曲(北方片)会演暨梆子声腔优秀剧目展演热度不减。来自京津冀三地的河北梆子剧团分别亮相石家庄人民会堂、正定常山影剧院、石家庄大剧院为现场观众带来了三场精彩大戏:《新包公赔情》、《穆柯寨·辕门斩子》、《人民英雄纪念碑》。演出中,演员们一招一式、一唱一叹间无不透露着中国戏曲深厚底蕴和无穷魅力,观众大饱耳福,赢得满堂喝彩。
河北梆子《新包公赔情》演出地点:石家庄人民会堂
老戏新排 借古贤之口唱响新时代
头戴翅帽,身着蟒袍,黑面长髯,眉心悬一月牙,阴阳皆判,平冤昭雪……“包青天”包拯的形象可谓深入人心。5月5日晚在石家庄人民会堂开锣的河北梆子《新包公赔情》精彩纷呈,带戏迷们领略了“包公戏”的魅力。
《新包公赔情》自2020年首演以来,受到业内外的广泛好评。“过去的剧目是折子戏,《新包公赔情》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扩写为两个半小时的大戏,许多地方都会让人心灵受到震撼。”石家庄市河北梆子剧团团长、“梅花奖”获得者刘莉沙介绍。
包拯登台亮相时,人未到声先出,一曲唱罢,引得现场观众拍手称赞。当晚的演出不仅展现了包拯执法严明、不徇私情、大义灭亲的高尚品德和凌然正气,也突出表现包拯内心的情感波澜与矛盾冲突,呈现给观众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包公”形象。
图为河北梆子《新包公赔情》演出现场。王建摄
演员精湛的演技令观众深深地沉浸在戏曲剧情之中河北梆子“票友”李瑞看完演出后,仍有余味地讲到,“包公见到嫂嫂时,脚步沉重,心情更沉重,一声‘嫂嫂’足以感到他内心的痛苦,当嫂嫂得知实情悲痛欲绝时,包公掩面拭泪扶住嫂嫂那一段,实在是情真意切,我完全能体会到他极度挣扎的悲痛。”
整场演出真切感人,在借“包拯”和“包嫂”两位主角之口将“包公戏”中最动人、最真挚的情感表达出来的同时,还起到了寓教于乐的作用。“《新包公赔情》中体现出廉政文化和良好家风,真正做到了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弘扬时代精神。” 刘莉沙介绍。
守正创新 “大写意”传承梆子艺术
这部戏演出现场的布景秉承了“一桌二椅”的艺术追求,最大容量地保留河北梆子声腔音乐的板腔体特点,呈现出“接地气”的特点。刘莉沙说,一方面,该剧充分利用戏曲舞台上“大写意”特点,给演员留足自由表演的空间;另一方面,这样安排还方便深入基层,为老百姓演出。
《新包公赔情》大胆起用了青年演员,既展示出了河北梆子独特的风采,更在舞台上留下了河北梆子艺术弦歌不辍、薪火相传的精神佳话。包拯的扮演者卢晓龙便是其中代表,他是1988年生人,正值演出的黄金时期。刘莉沙直言河北梆子中可谓“一‘净’难求”,为了更有利于男声唱腔的发挥,这部戏在唱腔上也进行了调整。
图为河北梆子《新包公赔情》演出现场。王建摄
值得一提的是,刘莉沙在这部戏中饰演“包嫂”一角,尽心演绎这一角色的同时,更是身体力行“传帮带”的优良传统,让青年演员在一次次演出中不断提升精进,为戏曲守正创新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邱女士带着刚上初中的儿子特地来看“包公”,她告诉记者:“想让孩子多了解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看完戏之后觉得包公这一形象非常真实,既有铁面无私的一面,又有血肉丰满、可亲可信的一面。”
市民徐女士也表示,她是和母亲一起带着5岁的儿子来看大戏,一家三代人“触动”除了特地本土文化,顺便也让孩子近距离感受戏曲艺术魅力,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河北梆子《穆柯寨·辕门斩子》演出地点:正定常山影剧院
地道梆子声腔韵味十足
锣鼓铿锵,乐音婉转,观众们期待已久的河北梆子《穆柯寨·辕门斩子》正式开唱。演员们精神抖擞,逐一亮相;观众们聚精会神,沉浸其中。
“太精彩了!”特意买了前排座位的观众张林山告诉记者,“演员们都唱功了得,尤其是杨延景扮演者的嗓音很动听,让人一下子就沉浸在戏里了。”
《穆柯寨·辕门斩子》的故事早已为人们所熟知,元帅六郎延景之子杨宗保为破天门大阵,私自下山,不料被穆桂英所擒,并在穆柯寨招亲,杨延景得知大怒,为震军心,辕门外斩子不饶,佘太君、八贤王先后说情未允,穆桂英赶来求情,并愿与杨合兵破辽,杨以国家利益为重,允情免斩。
演员们表现力十足,让人仿佛身临其境。其中,杨延景与前来说情的几人之间的“对手戏”更是赚足了观众的掌声,杨延景、佘太君、八贤王、穆桂英几位演员在唱腔、动作、表情等方面功力深厚,各有特色,引得现场叫好声连连。
图为河北梆子《穆柯寨·辕门斩子》演出现场。闫德见摄
“经典百看不厌!我觉得《穆柯寨·辕门斩子》的唱腔、造型很有河北梆子的特色,几十年了我就爱听梆子这个味儿!”63岁的周秀丽是一位“老戏迷”了,她如是说。
逐步深入的剧情和演员精湛的唱腔相辅相成,观众们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一声声喝彩把现场氛围推向了高潮。
“女老生”演出特色独树一帜
紧凑的节奏让现场观众目不转睛,舞台之上的造型、服装、灯光、布景也别具匠心,体现出天津河北梆子剧院小百花剧团对于艺术精益求精、浑然一体的艺术追求。
天津河北梆子剧院小百花团负责人王少华说,这部《穆柯寨·辕门斩子》最大程度保留了传统特色,极具传统韵味。作为天津河北梆子剧院“卫梆子”中王(玉磬)派经典代表剧目,《穆柯寨·辕门斩子》程式严谨,唱腔音乐古朴,戏中核心的戏剧冲突支点,通过别具特色的河北梆子进行演绎,使得支点骨架上被赋予了现代的骨肉和肌腱,可以说是一部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为一体的经典作品。
“前两天我还特意跑到市区里听戏,今天晚上就在家门口看大戏,真过瘾!”常山影剧院前,住在附近的刘先生兴奋地告诉记者。王少华说,这次能在古城正定演出,感到非常有意义,昨天在阳和楼前搭台搞了一场义演,观众非常多,也非常热情,希望今天晚上能够把最好的演出献给父老乡亲们。
图为河北梆子《穆柯寨·辕门斩子》演出现场。闫德见摄
剧中杨延景的扮演者陈亭是王(玉磬)派老生第三代传承人,她自幼受家庭熏陶,酷爱河北梆子艺术。王少华介绍:“女老生是本剧目最大的特色之一。”在剧中,陈亭运用河北梆子独特的唱腔,情真意切,不仅塑造了一位鲜活生动的杨延景形象,更是在流畅的行腔中将杨家将满门忠烈的群像呈现出来,使这部戏增添了几分韵味。
“这些演员们重现了大师风采,听完就一个词可以形容,真是‘酣畅淋漓’!”当演出结束后,观众们仍依依不舍,边向外走边讨论着刚才精彩的片段,足可见梆子声腔余韵绕梁,余味悠长。
河北梆子《人民英雄纪念碑》演出地点:石家庄大剧院
“开天辟地新中国,一座丰碑问苍穹,人民创造历史,历史造就人民英雄……”5月5日晚,随着一声声高亢激起、荡气回肠的梆韵,由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创排演出的河北梆子《人民英雄纪念碑》在石家庄市大剧院上演。
梆子声腔讲述家国故事
河北梆子《人民英雄纪念碑》讲述了1952年春,军代表玉琴回到老家大石村,招募石匠雕刻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过程中,与石匠石老爹之间所发生的恩怨纠葛。石老爹的小儿子和儿媳牺牲在支前路上,石老爹的大儿子牺牲在解放南京的江南岸。
在玉琴的劝说下,石老爹终于明白,人民英雄纪念碑跟祖祖辈辈跪着雕刻的皇宫帝陵不一样,不仅是为自己死去的亲人刻碑,更是为无数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的人民英雄刻碑。最后,石老爹抛却个人恩怨,将自己对亲人、对英雄的思念及爱都融入人民英雄纪念碑的雕刻中。
将死生大义凝结在没有温度却充满温情的碑石之上,人民与人民英雄、人民与国家、人民与民族之间的紧密关系,随着情节推进自然而然的呈现在舞台之上,发人深省,耐人寻味。
图为河北梆子《人民英雄纪念碑》演出现场。杜船摄
“每次来河北演出,心情既紧张又激动,总想要全力以赴,回馈河北的父老乡亲。”在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团长、国家一级演员王洪玲看来,此次演出是对河北戏迷朋友们的又一次汇报。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多年来经常到河北演出,与河北的戏迷朋友频繁交流互动,剧团中不少成员也来自河北。对于剧团来说,这里就是他们的第二个家乡。“这里有很多懂戏爱戏的朋友,希望各位多提宝贵意见,我们一定虚心接受。”王洪玲说。
深情演绎塑造人物形象
王洪玲塑造的“玉琴”生动地展现了在面对工作任务与所面对的难题时内心的激荡和复杂的情感,从人物关系上做了更多精致分明的情感处置,在公公、母亲、弟弟、乡亲等关系中展现出了不同的细腻感情,进而展现出这一人物的革命者的情怀、共产党人的高尚、为妻为媳为女的善良。
传统的唱念做打,精彩的武戏展现石匠们的高超技艺,引得现场掌声连连。原汁原味的传统唱腔,完整展现河北梆子“高亢激越、苍凉悲壮”的声腔特色,让戏迷朋友们大呼过瘾。
“以前在网上看过这出戏,今天在现场看感觉就是不一样,感觉演员的情绪特别到位,王英会老师的唱腔特别好。”现场观众相女士向记者说道。记者看到相女士手里捧着一大束鲜花,她笑称这是准备献给王英会老师的,她是王英会老师的铁杆戏迷。
图为河北梆子《人民英雄纪念碑》演出现场。杜船摄
“公爹莫把石富怨,石富本是好儿男,千错万错错在我,一身罪过玉琴担……”深情且具有感染力的唱腔,将隐藏在心底失去亲人的伤痛和对公爹的劝慰宣泄了出来。既有女子失去爱人内心汩汩流出动人心弦的伤感,又有革命者前仆后继的悲壮情怀的热流奔涌。这也是剧中玉琴唯一一次个人情感的爆发。一曲唱罢,观众席顿时响起了夹杂着些许啜泣声的热烈掌声,经久不息。梆子唱腔的表现力和玉琴情感的一泻千里共同达到心声和歌声的心灵撞击,令全场观众深深动容。
“我就是天底下最好的石匠!”随着王英会饰演的石老爹激昂悲壮的呐喊,他的眼眶似有泪痕,全剧进入最后的高潮。丧子之痛化作对千千万万牺牲的人民英雄的缅怀,刻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为所有牺牲的烈士刻一个灵魂安放之处,是石老爹的豪情壮志。此时的石老爹是石匠,更是人民,”人民雕刻人民英雄,相得益彰。”豪迈的唱词感染了现场的观众,纷纷叫好。
散场后,在校大学生王景璇激动地向记者说:“这出戏让我更加理解了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内涵,戏中展现的家国情怀今后也会一直影响着我。”(记者 张伟克 张超 刘世鹏 实习生 沈若凡 张耕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