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河北省文化产业互联网服务平台 >> 行业新闻

珍稀剧种西秦戏让更多大学生“种草”传统文化

2023-05-12 10:15:19 来源:燕赵都市报
分享:

全国戏曲(北方片)会演暨梆子声腔优秀剧目展演虽已接近尾声,但演出现场依然高潮迭起热度飙升。继8日晚,柳子戏《老青天》亮相河北师范大学,11日晚,古老而神秘的西秦腔也在河北师范大学响起,圈粉众多高校学子。同时,豫剧《小推车》也在当晚“现身”石家庄人民会堂,同样引得叫好不断,掌声连绵。

两出大戏人气空前 反响非凡

豫剧《小推车》一开场就先声夺人,用一段精湛写意的表演率先征服观众。在灰扑扑的服装的衬托下,演员们手中象征小推车的鲜红绸缎格外惹眼。除了手持红绸的演员身形,观众的视野内再无他物。

豫剧的唱腔行腔酣畅,念白本色自然,曲调诙谐轻快,独具特色。演出中掌声、欢笑声和喝彩声在观众席像奏响乐章。带着孩子观看的马女士告诉记者:“我更喜欢豫剧的唱腔,孩子倒是更喜欢看打戏。”

演出结束曲终人未散,观众纷纷要求剧团返场献唱。剧团的青年演员纷纷登台亮相,伴奏响起,《清风亭》《朝阳沟》《血溅乌纱》《穆桂英挂帅》《花木兰》五大名剧依次唱响,让挤在戏台前的戏迷们大饱眼福。“整场演出如同一顿好吃不贵,种类繁多的文化大餐。”资深戏迷纷纷赞叹。自此,演员和观众都乘兴而来,尽兴而去。

豫剧《小推车》观众席上的资深戏迷。

《小推车》女主角顾大嫂的扮演者,国家一级演员陈新琴对于此次演出感触颇深。她认为,浓厚的戏曲氛围是梆子声腔优秀剧目的主会场连续三年“落座”石家庄的重要原因。“最主要的是这里的观众水平都很高,既懂行又热情,这就是‘北方戏窝子’该有的样子。”

豫剧《小推车》剧照。

西秦戏《贩马记》作为第二支走进河北师范大学的大戏,同样引燃了校园热情。在该剧《三拉团圆》一折中,利用大印的捧起放下和两厢退场,在舞台背景不变的情况下使得剧中的“衙堂”变“后厅”,转场精妙,这一幕引得场上发出一声声“啧啧”赞叹。

“说实话我原本对这场戏的期待不是特别高,因为对西秦戏版的《贩马记》只略有耳闻并未没深入了解,但没想到,演出实在精彩!”河北师范大学戏曲社的张萧说。

令人惊喜的是,首场走进师大校园的柳子戏《老青天》演出效果奇佳,受到学生热烈追捧。“所以在首场开放的600个座位基础上,这场又把二楼座位全部开放,还专程研发了小程序供学生们预约选座,900个座位瞬间约满。”河北师范大学宣传部副部长李志军说。

“虽然很多唱词听不懂,看字幕才能明了。但演员一招一式尽显风采,举手投足轻巧灵动,真是赏心悦目。要不是这次展演,恐怕难有机会再在北方欣赏岭南稀有戏曲剧种了。”河北师范大学红帆话剧社大二学生彭雨晴说。

西秦戏《贩马记》剧照。

珍稀戏种走进校园博得满堂彩

西秦戏《贩马记》是海丰县西秦戏艺术传承中心大力挽救的剧目。“2019年,这出剧目因获专项资金扶持,得以复排。”西秦戏代表性传承人,也是该剧导演、该剧“李奇”的扮演者吕维平说,剧团长期走村串乡参与民俗活动为基层老百姓演出,本土群众大都爱好大喜大悲的剧情,而《贩马记》情绪冲突不是特别强烈,因而受众群体有所“缩水”。剧中男唱真嗓,唱腔从低八到高八跨越14个音域,难度很大。赵宠一角类似“小丑生”,人物角色细节颇多,全凭演员表情、动作拿捏,对演员“形表”要求很高。

多年沉寂,直至吕维平的年轻徒弟陈嘉明接棒,与吴东杭、余泽锋等一众年轻演员惊艳亮相,这才让“青春版”西秦戏大放异彩。整场演出,学生们时而被赵宠写状悲愤哀怨的神情牵动、时而被哑剧段落仅有器乐一唱一和的诙谐表演引得捧腹大笑……观众席随着剧情的起伏不时爆发掌声阵阵。

“这部广东来的西秦戏我竟听出了些慷慨悲歌的味道!”不少学生在演出结束后感慨,没曾想西秦戏如此有趣,自己竟听得如此痴迷,两个半小时的演出无人提前离场,台上台下强烈共鸣,堪称一场年轻学生与戏曲艺术的“双向奔赴”。

西秦戏《贩马记》剧照。

“演出前我们压力很大,因为缺乏大舞台演出经验,也担心地方稀有戏种很难被大众接受,尤其是年轻大学生欣赏不了。”吕维平说,而学生们的感受也并非错觉,西秦戏的确是从百里秦川流传入海丰的剧种,语言体系源于北方,一路吸收百家之长,与秦腔更具亲缘,曾流传于两广闽台,辐射东南亚。清道光年间有“梨园最好是西秦”的竹枝词,清末潮州城乡皆有西秦曲馆,民国时期西秦戏仍在潮汕广为演出

这个古老而神秘的剧种,时至今日,全国仅剩下海丰这一家“独苗”剧团。”西秦戏不如粤剧、白字戏等朗朗上口,无师都能自通,它的学习和演出门槛比较高。”吕维平说,本土百姓更倾向于讲述民间传奇、儿女情长的剧目,西秦戏家国情怀剧目居多,加之所用舞台官话既不是当地方言,也不是现代白话,本地人和外地人理解起来都有些困难。“可只要有好的剧目和演员,剧团曾演出西秦戏,那也有过万人空巷的盛景。”吕维平说。

西秦戏《贩马记》演员现场“圈粉”。

本场演出结束后,学生报以热烈不息的掌声,在众人的欢呼中,演员二度返场。赵宠饰演者陈嘉明返场后倾情清唱《狸猫换太子》选段,一场演出下来“圈粉”无数。戏曲社的学生纷纷主动上前请教吕维平,与偶像合影留念,甚至希望拜师学艺。

“太感动了,演出效果完全超出预期!”师大学生的热情包围了这支沿海小城剧团,剧团上下激动不已,演出结束半个小时,真知讲堂里还有戏迷迟迟不愿离场。

西秦戏《贩马记》主演返场演出。

各地剧团学习交流氛围热烈

便利的地理条件使得冀豫两地的戏剧交流非常频繁,“单说跟河南交界的河北邯郸、武安两地,每个村每年总要搭几座台唱几场戏。每次既有河北的戏,也有我们河南的戏。”《小推车》导演刘涉运告诉记者,河北梆子里细致讲究的程式化动作,规范标准的“手眼身法步”,不仅出现在河南卫视的《梨园春》节目,更在河南的城乡各地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身影。“就连深入田间地头的表演,河北剧团的舞台布设也十分讲究。”刘涉运感慨。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燕赵大地热土风流,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历史积淀都为河北竞相绽放的曲艺之花提供了养分。《小推车》主演陈新琴认为,创作高品质戏剧,要深挖当地特色的历史人物故事,融入当地独有的非遗文化,增加地方特色和舞台表现力。“要让更多专业的人加入到戏曲创作的环节当中。”陈新琴说。

“一定要想办法请观众进剧场。”刘涉运反复向记者强调,为了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戏曲,观看戏曲,他曾亲自站在街上向大学生们分发戏票,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2018年我们曾来石参演过一次大戏,当时就发觉河北戏曲演出氛围很好。第二次来石更让我们感受到,更多的年轻人在积极拥抱传统戏曲文化。”海丰县西秦戏艺术传承中心负责人陈俞策说,西秦戏走进大学校园,稀有剧种的神秘色彩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感叹惊奇“原来广东也有梆子声腔”,愿意通过一场戏去了解地方剧种。

“闭幕式上我们要一睹河北梆子《宝莲灯》的风采,这是我们剧团排演了多年的剧目‘母本’,有幸能让西秦戏从小地方走出来,也想把优秀剧团经验带回去。”陈俞策说。(纵览新闻记者李珂 实习生张耕朴

关键词:戏剧,传统文化,种草责任编辑:段涛